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山麓的坟墓,它们或是帝王将相的陵墓,或是文人墨客的墓志铭,或是普通百姓的坟埋。
这些墓地都凝聚了人们的记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类把命运放置于何处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死后的世界观念。
众所周知,在中国,大多数的人们都是追求一个好的归宿的。
所以在古代,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找一块适宜的土地,安葬自己和家人,是最为朴素而又最为必要的一件事。
对于那些官员和富人来说,一个能够长存的陵墓,也是他们一辈子追求的目标之一。
然而,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当然也包括了习俗传统的变革。
近年来,很多地方开始逐渐取消陵园式的墓地和坟山。
以丑山未向葬什么命好为标题,也说明了如今的百姓不再如过去般死死地抱住“坟茔”,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更加注重现实的生活。
尽管人们的观念有所变化,但是对于对逝者表示愧疚的家属群体来说,择好一个葬身之处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
因此,仍然存在一部分人仍然坚持到山上安葬,就更富有传统的祭扫礼仪、环保等层面考虑,基于最新的环保政策,在选址、建设、使用、后期维护等环节予以规范,既为自己、家人请安也是为祖国的绿色生态和文明社会发展作贡献。
总的来说,择墓也代表了当代人们的生活品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和选择也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人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合理的,合法的,合乎道德的,对于生物多样性、绿色环保、文化传承等工作,大家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避免走极端,不断提升墓地文明水平。
让与丑山类似的“不被祭奠”的命运,早日退出历史的舞台,为今后的文化发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