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刘伯温故里在青田还是文成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袁天罡和刘伯温哪个是最厉害的算命先生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算得尽天地,却算不到人心,刘伯温的人生是怎样的袁天罡和刘伯温哪个是最厉害的算命先生“神人”刘伯温能算千年后的大事却算不出自己天地洪流,雨月苍茫。一呼一吸扰动凡心,人间气云蒸霞蔚,你看,是众生。众生如我,我如众生。有人在的时候就有神。巫傩手里的摇铃振荡,邪气的面具下发出鬼魅的语调,火影跳跃、牲灵的血气弥漫,投掷向篝火里的龟壳皲裂出纹路,那是神的旨意,远古的信民顺着龟壳指示的方向一路迁徙,繁衍生息。
先民的信仰野性嚣张,神是巨兽一样的精怪,大力蛮荒,需要献祭最珍贵的事物才能换得庇佑。饥寒饱暖的日子里,只有神能调和这种不确定性。于是,在每一个不安定的日子里,那些能预见未知的人成了凡夫心里最看得见的神。浙南一隅,青山绿水间,伯温于世,经天纬地,旷世传扬。长于自然间,自与这万物生灵有着不一样的连接。星空、气象、山脉、水源,天地与人合一,刘伯温望山望的是江山社稷,望水望的是百姓苍生。明是道家衣,实是儒子心,一心妄做帝王师,奈何帝王心似铁。懂得阴阳又如何,知晓天机又怎样,是劫数便是劫数。
江山易主
十四世纪中期,中国大地上撕扯着各种各样的力量。月满则亏,忽必烈打下的蒙元王朝疆土大而无力、摇摇欲坠,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运动呼唤着下一个王朝霸主。1360年,50岁的刘伯温认定32岁的朱元璋,大明江山缓缓拉开序幕。伴随朱元璋的伊始,刘基的定位角色就十分尴尬,不文不武,非亲非信。刘基入朱元璋麾下,审时度势,出良谋抵贼寇。朱元璋自比刘邦,喻伯温为张良。出生学堂的神童刘伯温成为半文半巫的谋士,观星象,占堪舆,以术引政,作别他所遗憾的元朝故旧,仿若重生,把新兴的希望投入这个呱呱坠地的帝国。
外道内儒
1336年,刘伯温被元朝政府授封为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相当于县长助理。仕途期间:''政严而有惠爱,小民自以为得慈父'',但''豪右数欲陷之'',于1340年回到家乡。后虽再次为官,却只是愈发对当时的元王朝失望。刘基心有韬略,在不遇朱元璋赏识之前,却只是普通一人,哀叹时也,命也。也是天赋异禀,刘基暮年发迹,如姜尚老朽挂帅为大周挂帅出征,刘伯温以阴阳术数为剑,剑指大明王朝的兴荣衰败。
1367年,朱元璋任命刘基为。天象有异,此星象预示天下有祸,兵戈相向。时年大旱,刘基为民请命,平反冤假错案,朱元璋允诺。此举仿若感动上苍,大雨得到感召,甘霖从天而降。刘基趁此良机,奏请制定法例,严明律令,严禁滥杀无辜,保护平民利益。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大明。
朱元璋农民起义称帝,第一步就是平息舆论的争议,向世人编纂君权神授的天命,而刘伯温呼风唤雨的能力,作为活神仙的人物设定,更加向天下人证明大明王朝的统治如有神助,天命不可违。刘伯温是有野心的,他想做官,甚至意图为帝王师,而不仅仅是谋士、文人。他用术法掩盖儒子之心,位居言官之首,善于劝谏,严明法纪,不徇私情。外道内儒,含义理之学,用严谨客观的哲学思想时时刻刻地紧盯朝纲,为江山社稷,为百姓康宁。
儒家争千秋不争一时。生民之道,在于宽仁,严苛的例律和残暴的统治只会更快地重复迭代的命运。朱元璋曾言:''刘伯温在时,满朝都是党,只有他一个不从。''刘伯温应该早就预见了屠龙少年终为恶龙的故事,他既然看得出宇宙万象,怎看不出朱元璋杀心。
算得尽天地,算不到人心刘伯温始终是站在天地人和的角度推演未来,医人者难自医,他的术法里独独漏了为自己推演的未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斗转星移,万物乾坤。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亦缺。
1、铁冠子张中
建立明朝之前,朱元璋打天下跟随左右的两大''国师'',一是铁冠子张中;另一个是刘伯温。朱元璋内心酝酿清理门户,将郭子兴重要将领邵荣处决。
就此事,他分别向两位活神仙占卦问卜。张中回应:国中大臣有变;刘伯温给的判词更加具体是:六七月间,举兵用事,不利先动,当候土木顺行,金星出现则可。
朱元璋根据两位先生给出的预言,认定邵荣叛变一事为真,开始小心提防。一次,朱元璋赴外阅兵,大风平地而起,把朱元璋的衣服和大旗吹的纷乱。朱元璋眉头一蹙,疑窦丛生,更换衣服,迅速命手下改道返城。果真邵荣、赵继祖伏击城门,只等朱元璋一行经过,天命不该绝,暗杀结果落空。
于临川温泉幕源张村,屡试不第,放逐自我,玩世不恭。机缘巧合,遇得真人,习得,观云望气,预言祸福,铁口直断。明太祖十分欣赏他的才能。每次用兵出征以前,他总能观察气色预测福祸。他曾预言朱允文殉国以及明朝历史命运。而后功成身退,不知所终。传说张中在京城居住多年,某日城中居民见其无故投水。皇上命手下严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却四下寻找无果。第二年潼关报明:某时,铁冠道人张中执杖出关。校对日期发现,当日正是张中投水之日。
比起刘伯温在朝为官的日子,张中更像是骑青牛四处闲游的老子,闲云野鹤,逍遥自在。说道即道,张中的心是放下了苍生的,他的道行是远高于刘伯温,看破了这凡尘的规律,凡尘不过如此,皆在算度以内,张中比刘伯温更不留恋什么。而刘伯温是儒道之心,生生不息的是恒爱万物的情义,刘伯温是万法归宗,而张中已经跳出万法之外了。伯温在家乡惶惶不可终日,饮汤药而亡之时不知道有没有想起幕僚张中,术法真是奇异,道行更高的张中好像更早地看见了什么,选择舍弃帝王家,保全自己的逍遥精神。
2、斩断龙脉定乾坤
刘伯温为了大明的江山,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手为君四方斩龙脉。延绵中华大地的三条龙脉被斩断两条,除东北方向的长白山龙脉侥幸尚存,其余两条龙脉均没有幸免。故此中国西北和东南方向再没帝王出世。
刘伯温首斩大西北这条龙脉。不久之后,刘伯温夜观天象,发现东南方向星有异相,他再次离京南下,掐指一算,无锡一山脉未来会出一帝三王36大臣72武将。刘伯温决定斩断此龙脉。斩断东南这条龙脉的同时也斩断了大明的龙脉,寿命受损,也葬送了大明王朝300年的江山。刘伯温享年64岁。
刘伯温为朱氏江山所做至极,眼前的统治安宁,后世的子孙太平。他是人世间的奇才,敢于天地斗法,敢叫龙脉断绝。他身上极富斗争主义精神,挑战人间的权贵,挑战自然的气韵。一生精彩,却悲剧地死于精通阴阳术法;一生慷慨,也壮丽地青史留名,后世难忘。
江山不是谁家的江山,山会变,水会变,人会变,没有永生永世的龙袍太子。或许这是刘伯温的桎梏,时代给与的桎梏,久读圣贤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刘伯温给自己上的枷锁。有趣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网上也流传着诸多关于刘伯温预言的篇章,满文皆是对瘟疫的预判,网上信之者众。
刘伯温是他所在时代需要的高人。战争年代,兵荒马乱,人的心是憔悴黯然的,只是图个安家乐业,时代下的每个人都是暗疮血泪。刘伯温博爱宽厚,又能掐会算,懂得市民方术。对统治阶级而言,刘伯温的存在是定海神针,是出海巨轮的压舱石,一切可能发生的困难都不会比刘伯温的预言更可怕了,所以将士们,就放心出征吧!
对普通民众而言,皇帝已经是神了,是天命,是我等小民难以企及的高度,能辅佐皇上称神的肯定是不一般,我们的幸福就记挂在他身上了。甚至到了现在,在遇到新冠肺炎这样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疾病的时候,普通民众的目光依然选择信赖号称刘伯温的预言。人心多难猜,皇上的心和百姓的心都是很难安宁的,刘伯温是别人心头的良药,是治愈的药方。术法虽强,也不敌人心。人心变了,药就变成了毒。
江南细雨一只,屋檐上落下了一滴雨,恰好晕湿了青苔。青田镇子里,热热闹闹地挂起刘伯温故居的牌子,游客熙攘,连街边摆摊的算命先生都比其他地方的更加有仙气。人群挤闹着寻访刘伯温在这里的痕迹。伯温还在,你看,就是那滴雨呀。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对玄学研究比较透彻的人,但是大家要分清楚,像周文王等不是算命先生,他所推算出的六十四卦并不是占卜的,只是因为当时时局的关系只能以这样的形式出现。
而论算命先生的话,唐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以及明朝的刘伯温都是比较厉害的,但是最厉害的肯定是袁天罡,因为李淳风曾多次推断败给他,而刘伯温对后世的推论和贡献都远不及袁天罡。
就论他的著作就是无人能比的,《推背图》人所皆知吧,但是这书之前不是这个名字,原来为《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这部书是唐太宗命令他探索将来天下的历史走向而与他的弟子一起著作的,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非常出名的著作,就比如《易镜玄要》和《九天玄女六壬课》等都是旷古绝今的著作,只不过很多都失传了。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算命先生,他给很对人都预测过未来,凡是有记载的从来没有错过,就比如他年少时曾为杜淹、王珪和韦挺等三人看相,都断定他们三个虽然官运一时间会很通畅,但是最终还是逃不了被贬的结果。还预言当他们被贬时还会相遇,最终全部应验。
当然他算命生涯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对武则天的预测吧,当时他给武则天看相时被骗说武则天是个男子,他当即断言可惜不是女子,否则定当君临天下,他这句话把武家上下差点吓死了。后来唐朝上下都传出武代李兴的传言时唐太宗曾让袁天罡推算过,但是他即便推出来了也不敢明言,最终结果就是武则天上位。
在他的身上还有很多传奇,他给很多人预测的事虽然有夸大的地方,但是这些事迹都是有迹可循的,说他是古代最厉害的算命先生一点都不为过。
历史中总有一类人物是稀缺品种,他们出现的概率极低,甚至几百年才能出一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神机妙算、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一不精、五行八座无一不晓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有诸葛亮、兴周800年的姜子牙、旺汉400年的张良张子房,再加上后世的像徐懋功、刘伯温等。咱们本节要说的就是刘基刘伯温。
刘伯温,大名叫刘基,字伯温――像他这样的人物我们统称为“神人”。“神人”这俩字很有讲究,他再怎么神,他是人,而不是真正的神。但是虽然是人,却需要在一定时候把他神化。所以,我们在接触这些所谓“神人”事迹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传说。
比方说“诸葛亮借东风”,好像诸葛亮真把东风借来,其实他只不过是知晓天文――所以神人身上,除了神机妙算能预测以外,最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是懂天文。我们都知道,过去中国人对土地上的事很熟――农耕文明嘛,但是天上的事是很神秘的,所以这些玄而又玄的事,往往跟神机妙算的人结合到一块儿。
刘伯温也不例外,他的经历没有逃脱我们对这类神人的规律性总结。很多人说刘伯温是温州人,不准确,他是温州青田县南山乡人。当时,刘伯温跟身边几个好朋友结伴做了隐士,他为啥结伴呢?隐士往往很寂寞,这几个人在一块儿,凑四个人能打麻将,缺一个人也能斗地主――当然,这是玩笑话。他就找了几个朋友一起隐居。
这几个朋友有个叫叶琛的,有个叫宋濂的,还有一个叫章溢,加上刘伯温四个人,被称为“浙东四隐士”,也叫“浙东四名士”。后来,宋濂先投靠了朱元璋。到公元1360年,朱元璋手底下的大将胡大海攻城拔寨,打到滁州这个地方,离刘伯温隐居的地方不远了。他听说“浙东四隐士”很出名,而且宋濂那时候已经投靠朱元璋了,那就请请剩下那三人吧。
这一请,叶琛和章溢两个人来了,刘伯温没来,为啥?谱大。胡大海就把这事跟朱元璋说了。朱元璋其实没怎么拿刘伯温当回事儿,但他一听请好几回都不来,觉得有点儿意思!他到底有没有能耐,胡大海是个武将看不出来,我派个文官过去找刘伯温聊聊天吧!不好使!刘伯温接着摆谱不来。
最后朱元璋派手下一个武官叫孙炎的去请他,刘伯温还在那儿摆谱,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好。这时候孙炎把剑拔了出来,把刘伯温吓了一跳。孙炎说:“此剑当献天子,以斩不顺命者。”这个话太厉害了,他说我这把剑随时准备献给天子,专杀不听话的人。刘伯温一想,好汉不吃眼前亏,先去看看吧!就这么着,他乖乖地跟着孙炎,来到了朱元璋的部队。
朱元璋一开始把他当成个算命先生,请他来就好有一比――三十晚上打个兔子,有它也过年,没它也过年――没有太拿他当回事儿。但是在后来的战争当中,他一点点发现刘伯温这人很了不起!当时说他是神机妙算,其实是对战况分析预测得很准确。到了公元1363年,元末整个农民起义的形势就很明显了,天下势力非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莫属。这个时候,朱元璋名义上还归小明王韩林儿的红巾军管理,奉韩林儿为王,其实朱元璋的势力远远要超过韩林儿。
这时,张士诚绕过朱元璋往北打,就打到了现在的安丰。安丰城里头是韩林儿跟刘福通两个人掌管,要攻陷这座城池,韩林儿、刘福通都得完蛋。所以,韩林儿向朱元璋发号施令,命他来救自己。朱元璋就找刘伯温商量,问去还是不去。刘伯温直晃荡脑袋,说别去。
但是朱元璋没信他,到底领兵去了,结果安丰也没保住,被张士诚拿下了。安丰失守了,但他还是把韩林儿给救出来了,怎么安排他呢?名义上他还得是皇帝。到后来,朱元璋势力一天天壮大,这个韩林儿非常符合时机地在水里淹死了,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是朱元璋把他害了。结果,朱元璋在这件事上还落了个“弑君”的恶名。假如听刘伯温的,让张士诚直接把韩林儿给灭了,这不干干净净的吗?所以朱元璋挺后悔,想起刘伯温的了不起,心想这个人物我得重用。自那以后,凡有军国大事,他必然跟刘伯温商量。
朱元璋曾经评价刘伯温说:
(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可见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倚重。
后来,刘伯温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不光懂军国大事――传说里说刘伯温的预测能力远远超过这个,就是啥他都能预测。刘伯温有个著作叫《烧饼歌》,用韵文写成,大概1912个字,那在里面刘伯温预测了什么事呢?就是朱元璋之后500年的事,像什么土木堡之变,魏忠贤专权,崇祯吊死到煤山,满清入关,康雍乾盛世,***剃发,大兴文字狱,等等。说白了,开句玩笑,什么乾隆皇帝若干年前,在济南大明湖畔碰到夏雨荷,他都能预测出来――《还珠格格》里的事他都知道。
这是怎么回事呢?历史上有记载,说刘伯温进宫,朱元璋召他来见,朱元璋说,听说你神机妙算,都知道后500年的事,你看看我们大明王朝、朱家能得天下多少年?刘伯温说,皇帝您是万子万孙,何必问我呢?当然,这话听着是奉承朱元璋,意思是传万代,一辈、两辈、三辈到一万多辈!后来人们给附会成什么呢?说这是刘伯温预测,到崇祯皇帝你朱家的天下就完蛋了!
“万子万孙”是什么意思呢?崇祯皇帝他爷爷是明神宗万历皇帝,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意思是说你这个位子传到万历皇帝他孙子那儿就到头儿了。我一说,大家都觉得挺牵强――这个传说无非说刘伯温预测很神。所以,这些事大家大可不必当真事听。
但是,刘伯温当时遇到个大麻烦。咱们都知道,朱元璋好杀功臣。这个天下已定了,刘伯温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再跟着朱元璋这样一个多疑、好猜忌的主儿,准没好下场。所以,刘伯温请求告老还乡,回青田养老。
朱元璋不同意,因为当时当朝的文官们正在党争。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都有党争的传统,你看《康熙王朝》里,明珠、索额图两党之争多激烈。当时,文官出任丞相的是李善长。李善长老家在淮西,所以跟他的这一派被称为“淮西派”,满朝的文官里头,这伙儿势力最胜。如果刘伯温回去,就没有人能制约李善长。所以,朱元璋希望刘伯温留下来制约李善长。刘伯温无可奈何,就留下了――他是真不想留下,因为他知道早晚没好果子吃。
据说,有一天朱元璋召刘伯温进来,说李善长虽然是资深老臣,功勋卓著,但是他作为中书省的右丞相,有些懦弱、昏昧,自己现在正在琢磨着改组中书省。刘伯温当时听了,吓了一身冷汗,皇上说看不上李善长要换他,刘伯温怎么答都不对。刘伯温很机灵,马上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这种天下大事,我等岂敢妄言?还是皇上圣裁吧。算把这事儿应付过去了。结果皇上又说了几个人选,让他看看谁合适当丞相。这第一位就是杨宪,第二位是吏部尚书汪广洋,第三位是中书省的参知胡惟庸。
其实,你别小瞧朱元璋这几句话――这是领导考察你呢,看你对局势的把握。当时,刘伯温回答,这三位大臣都不堪相国大任,杨宪虽有相才,却没有宰相的气量;汪广洋褊狭浅薄,还不如杨宪;至于胡惟庸,他的才华气量都够,但心性暴躁、行事刚烈、恩怨必报――他做个辅政大臣蛮好,要是把他放在相国大位上,恐怕是用生猛的野牛驾辕,难以控制,早晚都会翻车。
朱元璋一听,觉得他回答得挺得体。紧接着又问了一句:我准备把李善长拿下,让你当丞相如何?当时刘伯温又傻了,说自己一来体弱多病,对繁杂政务不能胜任;二来自己生性爽直,口出无忌,要是让他做丞相,那脾气迟早会冒犯皇上,到时候皇上非杀了我不可――即使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也万万不敢僭居丞相一职。
朱元璋一看,坏了,你要用这刘伯温,他就得惹事――他有能耐,是不肯平庸待着的。这个时候天下已定,朱元璋不想再用能人了――他自己就是最大的能人――你只要平庸一点儿,把我交代你的事办了,当个狗腿子就得了。所以,这一试探,朱元璋寻思着,我不能用刘伯温,但要把他放走了,万一谁要造反,找他来对付我怎么办?这时,朱元璋已露杀机了。后来,朱元璋让胡惟庸去看刘伯温。当时,刘伯温称病在家,胡惟庸带着太医去的――而且,朱元璋还赐给他药吃。没想到,刘伯温吃完这药,不仅没好,病情日渐加重,时间不长就一命呜呼了。
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不敢把刘伯温怎么样,他之所以敢带太医过去,在药上做手脚,那是朱元璋允许的。所以,刘伯温千算万算,没有跑出朱元璋的手心――这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必然。蔡元培曾评价刘伯温说:
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这可以说是后人对刘伯温的高度评价。
历朝历代的封建皇帝,只要上来就杀功臣,为什么呢?他原来重用这些有能耐的人,是因为他有强大的敌人要对付。现在天下已经定了,强敌没了,最大的敌人就成身边的功臣了――因为他们最有能耐!那这里边的忠臣呢?没办法,鉴定这个人是忠臣还是奸臣的成本太高,需要时间考验,最省事的是甭管忠臣奸臣我都杀了,以绝后患,这是使天下永固的一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法。所以,刘伯温再神奇,再神机妙算,也逃不脱历史兴替的规律。
关于本次刘伯温故里在青田还是文成和袁天罡和刘伯温哪个是最厉害的算命先生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