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歇后语有哪些算命先生说“子媳两硬逢过房”是什么意思所有歇后语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岁时习俗
客家人的岁时习俗的形成内容,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信仰,地方性的神明和杂神崇拜以及传统的岁序节俗。因此,常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而有所差异。下面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俗略述如下。
1.兴宁宋声镇茂兴村重要节日:
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本地过年从老历年二十五开始到新年正月十六结束。
入年嫁:年二十五称“入年嫁”。从此人们开始象打扮新娘出嫁一样打扮过年。人们开始购买年货、宰猪、蒸甜米反等。村中小孩开始敲锣打鼓。屋旁属於自己的竹木要贴上红纸,以示喜庆。要到自己家祖的坟地上烧香卦纸纪念。挂纸一般是红纸,但也有挂“旺子纸”的。“旺子纸”是由草纸滴上鸡血而成,因鸡血在当地称“鸡旺子”故称为“旺子纸”,表示保佑子孙财丁兴旺。挂纸必须在年二十七前完成,传说阴间最后一次墟日是年二十七,过了这一天,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了。这可能与本地水口墟逢一、四、七墟期有关,而年二十七便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墟日。
除夕下午,家家户户大门上贴好红对联,小门要贴“利是钱”。家长切开甜板,扮一副“牲仪”鸡,包括鸡旺子及内脏以示尊敬神明,未被凡人尝过的任何东西,一条鱼、一块甜米反、一刀猪肉、三只豆腐及一些煎堆、果品等。先到祖公祠堂谢祖公。然后将同一副牲仪拿回家中敬谢龙神伯公。等一切就绪,用石香符、柚叶煮水洗澡。入年嫁后,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到小溪石壁上找石香符。石香符要连根拔,根越大越好。据说根越大,来年家中饲养的鸡鸭会越肥大。洗澡时,男的先洗、女的后洗。
除夕晚上每个房间以及祠堂、龙神大屋,在正厅天子壁下面的中央有一个龙神伯公,小屋,每家正厅中央均有一个龙神伯公。伯公坛前均要点年光(灯火),一直点至年初三早上。如果灯火熄灭或者开花(灯蕊上、火中间呈磨菇状物)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除夕之夜还要给孩子“扎年钱”。
大年初一被认为是一年中最重大的日子。各家各户还要带果品到祖公祠堂敬奉祖公。不拜神明、伯公。这一天不能扫地及讲不吉利的话。初一早饭只能吃斋(与灾同音),主食为老酒、甜米反、青菜、粉面、葱蒜等。有的人家一直吃斋到年初三。开斋后,每户人家都有一个鸡肉盘,吃饭时,盘中鸡首向上横,表示尊敬家中长老。盘中鸡首、鸡翅、鸡脚一直留到正月十五。据说这样做了家中养鸡才会顺利。�
初二、初四、初六是转外家,走亲戚的时间,其中初四最为闹热。其他的日子一般不走亲戚,特别是初七初八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有道是“七莫去,八莫归”。即是说初七不走亲戚,初八不从亲戚家回来。�
年初三是穷鬼日。这一天要打扫房间,就是无脏物也要扫一扫。意思是赶走穷鬼。据说年初三是老鼠生日,不能入园摘菜,否则会发生鼠患。�
年初五称为“出年嫁”。如果天气好,许多人已开始干活了。正所谓“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年到初七八,劣头又劣钵。”�
上灯:客话“灯”与“丁”同音,上灯也就是出新丁的意思。上灯之人包括上年上灯后到今年上灯前出生的男孩。因逃避计划生育关系,现在出现了三四岁上老灯的现象。本村上灯时间为正月十五上午吉时。过去全村各姓均上花灯,如今则只有黄、薛两姓上花灯,其余均上船灯(马灯)。
花灯用小竹片扎成八角形的框架,内面扎有一个小灯(油灯)座。外面用色纸贴好,剪或贴些寿仙公、小男孩、鲤鱼、仙桃之类的吉祥物图案。花灯由新丁家庭上灯前一二天负责买回。
小孩子们要敲锣打鼓到村口迎接花灯,因此往往会生出是非来。20世纪30年代,龙凤楼薛姓到五华水寨买花灯,该姓小孩走到洋塘下迎接花灯。洋塘下黄姓认为侵犯了他的地盘,於是把薛姓的花灯给踏碎了。薛姓得知后派了一大批人到洋塘下,要罚他们出十张桌的酒菜向薛姓道歉,不然就“推功夫”(打架)。洋塘下黄姓因地窄人少,被逼屈服,出了10张桌的酒菜钱。后来为避免是非,其他各姓改上花灯为船灯,而龙凤楼薛姓及黄姓则一直上花灯。花灯迎回后放在神龛前。而上船灯者则依旧用原来的船灯。上灯之日各户都要备一副牲仪、一副纸宝、一对烛、一扎香、一顿纸炮。新婚或新丁家庭则要另出一壶老酒和果品等物。他们将物品挑到祠堂里。去的时候,成群结队、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上灯前应换掉旧灯及旧灯带,如果没有新丁,过去就用草绳代替丁带。由於不雅观,后来遇上没有新丁就继续使用老丁带,而花灯则不论有无新丁都要一年换一次。村民将礼品摆在桌上,礼生请神。请神语录自《家礼类纂》:“伏以日吉时良,天地开张。兹因上灯之期阳居堂下某某世嗣孙虔具清香清烛净茶净酒宝锭熟食一筵奉上。始祖公某某妣某某。二世三世依次请到已故之世,请完即举壶酌斟到半杯。伏望列考列妣来格来尝,尽情欢宴,济济洋洋。又举
壶酌酒斟到满杯。还期消灾降福,长发其祥。耕田者谷积千仓,商业者金玉满堂,读书者学就名扬,人文蔚起,兰桂腾芳”(化财宝、放纸炮)。待纸宝烧完拜四拜(古礼节,今则多为一拜代替)。此时开始上灯,点燃灯火,将花灯徐徐升至厅内半空梁上,用灯带固定位置。(礼生继续念)“请列考列妣各归原位安居宝座降福后人”(唱也四次)。祠堂内所有人都必须虔诚肃立跟礼生一道唱也。中午每户一人到祠堂列席,由新丁、新婚家庭负责,经费来源一是新丁新婚夫妇自愿出钱,二是按各户男丁摊钱。列席主要是商议族中修建、祭祖等公众之事。上完灯后已是午饭时分,没有其它仪式。此后连续3天要给花灯上的油灯添油,每添一次油要把花灯的位置升高一次。表示添丁添财,步步高升。�
正月半:本村庆祝元宵的方式是放孔明灯。孔明灯用6张或12张纸糊成,形如麻袋,开口处用篾和铁线扎一框架用於放置燃料。燃料是用草纸蘸满花生油或茶油凉乾制成的。孔明灯利用燃料燃烧的气体送入空中。据76岁的薛亚荣(1976年已去逝)讲,他还小时就有此俗,那么,此俗至少有70年历史,至於何时开始,实难考究。本村只有薛黄两姓放孔明灯,孔明灯都是自己做的,其目的是取出丁(灯)的好预兆,意即生男孩。晚上各家老小都到公共场地观看,每当孔明灯升空,锣鼓声、呐喊声、烟花、爆竹勾成火树银花的热闹场面。如果遇上雨天,往往会延续到十六、十七甚至更长时间。放孔明灯要小心谨慎,不能烧废。由於孔明灯以油条作燃料,身上的纸很容易引火,如果在地面或在半空烧废,则被认为是“拗少丁”(夭折)的不祥之兆。如果孔明灯跌到某家屋顶或屋门口,则认为该家一年都不吉利。�
三月初三:三月初三是“天穿日”。妇女穿耳全在此日。这天穿耳,耳朵就不会发炎。�
端午节:端午节又叫五月节。大门小门两侧边要插上生艾,有的还在大门顶上卦黄葛藤及丝茅草。端午节纪念谁,村中老人并不十分清楚,也没有吃粽子的习惯,仅仅知道有此一举。敬神只敬家神。由於此处与五华交界,沾了不少五华风俗。每逢五月初五,酿豆腐成为必备之物。
做秋:“秋”是指“立秋”节。过去天气较寒,寒露风早到,秋种较早,立秋时节一般农忙已过,进入相对农闲的季节。“秋”就是“完”的意思。既然做完了,当然就要庆祝一下。庆祝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只是宰鸡、蒸米反庆祝。
八月初一:八月初一是约定俗成的改骨(拾骸骨)日。死者小葬3年或4年(男双女单)之后,其子孙请人把上辈的骨头刮洗乾净(用草纸将骨上污秽物擦净,若腐肉未净,则用镰刀刮乾净),然后将骸骨从脚到头依次装入金罂内。有的选择风水宝地进行二次葬,有的则改而不葬,将金罂寄存在路旁或屋侧。�
中秋节:中秋节即俗称的八月半,是家人团聚的节日。晚上月饼下茶,谈天说地。有童谣一首:“月光华华,老妹煲茶,亚哥兜凳,大伯吃茶,吃到肚华华,养只大阿伢(婴儿)”。(房学嘉 1997:130-134)
2.闽西岁时节日习俗
春节: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君升天日,各家各户要备办果盆、甜糕祭送。二十五日为入年架。其时各家各户大扫除。尔后是主妇上街采办年货。为全家老少备办新鞋新帽新衣。儿童则跟随大人上街看热闹,买炮竹玩具等。
除夕,家家户户宰鸡杀鸭,制年糕。中午,全家用香汤沐浴,穿新衣新鞋戴新帽,由主妇挑着丰盛的牲仪,带着全家到祖公厅敬祖公。尔后,贴春联、挂门红、灯笼等,晚上全家坐一桌吃团圆饭,晚饭要多预备一些,使之有余,取“年年有余”、“丰衣足食”之兆。尔后全家团座,又曰守岁,大人向小孩发压岁钱。迎接新年的到来。闹到午夜凌晨,
农历正月初一,即为元旦,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男女老少都特别重视,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悬挂门红、灯笼、门神利市等。家家户户鸣炮庆祝,俗谓接财神。旧俗是日,有些宗族还以牲礼果品择定吉时祭祀某位祖先,大部分人关门在家庆祝新年,三餐吃除夕之夜预留下的菜。俗谓这一天不能探亲访友,以取好兆头。但也有例外,有些人则在这天到庙堂里去进香,俗称“行香”。这一天的行程一定要选好“利方”,出门时一定要避开所谓的“空亡时”。以取“无往不利”和避“空无一物”的意思。逢人就相互拱手互道“恭喜”。贺客到来,要摆酒席接待,而金狮(即舞狮)、龙灯(即舞龙)也纷纷到各家去表演。
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路上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妇女们手提箩筐,里面放着一些鸡腿(客家人叫做鸡臂,是馈赠至亲中最讲究的礼物)、糖果以及其它孝敬父母的物品,到了娘家与父母兄弟姊妹欢聚,共话天伦,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初三日是“送穷鬼”的日子,“送穷鬼”在客家地区有不同的传说故事。这天家家户户都清扫垃圾,以香纸送出门外,放在路旁,焚香烧纸相送,意味着“穷去富来”。这一天又叫做“三重日”(生虫日),避免入园采菜,也不过门作客。有些地方又说老鼠在这一天出嫁,让老鼠无法看路而跌死。
初四的晚上,家家准备牲礼祭灶神,叫做“等神”。灶君爷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上午,到初五早上要回来,所以家家户户都准备牲礼接驾。
初五是“出年架”。中等以上的人家,天天烧“门头香”一直到这天为止。有些地方则从除夕那天开始烧纸炮,虽然烧的不多,但总是照样做,一直到这天为止。
初七为人日节。这天的早上,妇女采集菠菜、芹菜、茴香、蒜、葱、韭菜、芥菜、白菜等七样菜共煮而食,这叫“七样菜”。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以七样菜为羹”。客家地区对“七样菜”的叫法不一。粤东地区称“七样菜”,福建宁化、江西石城等县称“七样羹”,江西宁都县则叫“七宝羹”。而且其菜的品种不一,有的是指蒜、芹、葱、韭、鱼、肉、米米果;有的指蒜、芹、葱、韭、肉丸、芫荽、芥;还有说“七样菜”应该是指芥、芹、蒜、菠、菖、葱。“七样菜”虽然品种略有不同,但意思都是以其谐音图吉利、平安。芹菜喻示人勤劳,葱使人聪明,蒜使人精于打算,韭菜使人幸福长久,鱼比喻年年有余。
初九是“天公日”,玉皇大帝的诞辰,以年糕果品等敬神。十三日是“添丁日”,又叫做“开灯”。凡是在上年添了男孩的,必须买一对新灯悬挂在祖公厅梁上,叫做“添灯”,“灯”和“丁”两字是同音,就是添人丁的意思,也就是一种“庆丁”的礼俗。以“灯”的形式祈子、求子的现象在客家地区十分普通。这种求子的情形除了常见的在宗族祠堂里举行,在祖宗牌位前祈祷的形式外,客家人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在庵庙上灯报丁。如解放前广东蕉岭县蕉城镇陂角的赖氏宗族议定:每年的元宵节前一天新丁升丁时,凡是上年添了男丁的赖氏族人要抱着男孩必先在祖堂敬祖宗,然后敲锣打鼓,擎着扛彩、灯笼、舞着狮头、龙灯一路上鸣放鞭炮,扛祭品到其家庙千松庵“上灯”,然后才回到祠堂向祖宗上灯报丁。
蕉岭县上南村为例:从族谱记载中可看到“立嗣”习俗。立嗣有几种情况,普遍的一种是男丁早亡,做父母的要健在的儿子中多子者立一子给早亡者为“嗣子”,被立的“嗣子”可得一份祖父母家产,继承早亡者的烟火。一种是本人未育男孩,和兄弟商量立兄弟的子为“嗣子”,该嗣子可继承嗣父的家产。
族谱中记载失传者,多为客死他乡或贫困无产者。他死后,也有亲房把其骸骨附墓在其兄弟坟附近,后辈亲房把他称“祖叔伯”。乡间流传“莫做祖叔伯”,即不要失传之意。
还有一种为半嗣子,即生父母不愿子弟全过继给兄弟为嗣子,只过一半,称“顶两房”。半嗣子在这家娶了一个妻,可在另一家又娶一妻,两者地位平等,不能称大小婆,而称“两房嫂”,一般不得相争,有亲如仔嫂的。这又是一种特别的婚姻配偶。形式上写嗣单过房的,没有财产继承关系。
3、蕉岭县新铺镇上南村的主要节日:春节(过新年)、元宵(正月半)、二月春祭、三月清明、四月接王、五月端阳节、六月六伯公生日、立秋作禾福(或做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九月九日阳、十一月做冬至。上南村的节日,春节之外,接公王和中秋最热闹。�
春节:农历冬至着手“蒸酒”(酿糯米酒),称冬至娘酒,经年不酸。为家人添置新衣,旧时,主还为家人在灯下纳布鞋底、做新鞋(鞋底敷上松香,耐穿)。转十二月要腊猪肝、香肠。十二月十五户户扫屋。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入年价(界)厨房用物洗涤干净,打米程,煎米反子(用糯米粉拌成长条或丸状,入油锅炸熟),蒸甜米反(年糕),割(即买)猪肉。除夕前几天鱼塘打鱼,分给各户,捣鲩丸。除夕那天上午杀鸡宰鸭,做豆腐,蒸罗卜丸,鸡汤米反,贴门红对联,门前户后打扫干净(年初一不得扫地)。
除夕午饭后,男子先沐浴穿新衣,准备敬祖。除夕夜在厨房灶前点灯,称“点年光”直至年初五,出年价(界)。
年初一早起要向长辈请安,说吉利话,长辈给幼辈发“压岁钱”(除夕即发)。禁说不吉利的话,如说吃“完”要说吃“圆”,干活轻手轻脚,不要摔坏碗缸家物。全家吃斋(吃素),生油炒芹菜、豆干、豆腐等,据老祖母等老辈告诉我,年初一吃“斋”,可化解一年“灾”难。初三早必扫地,叫扫穷鬼走。初七早要吃“七样菜”,各种菜都有谐音的意义,如芹(勤)、葱(聪明)、蒜(划算)、芥(计谋)、韭(长久)、晶(窍妙)、白菜(清白)等,借菜名谐音取好兆头。�
春节的主要活动因年龄不同,大家一齐敬祖之外,细佬哥敲锣打鼓,燃鞭炮,青年以上男女玩赌具:跌骰子,散纸牌,搓麻将,老年人散步,晒太阳,老妇绩苎绩,偶有“伏神问仙”的。还有金狮队参新年,各户要燃鞭炮迎金狮参拜,包利市。然后在晒谷坪看舞金狮和表演武术。这一活动延续至元宵。�
至于春节活动延续到何时?初五是出年价(界),本可以说春节活动终止的。这也很难说清楚,各人家庭经济环境不同,录一些口头语作参考。“初一又话初一头,初二又话新年头,初三又话穷鬼日,初四又话嬲一日,初五去初六归,初七好去山头割鲁箕。”人客往来有“年初四,节初六”之说,“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年到初七八,家家劣(刮)粥钵”。“有食无食,嬲到初十”。富有人家,时间较长。1960至1976年“文革”期间,初一便有干部号召下塘打塘泥了,这是例外。�
春节期间,又是善男信女们敬神最繁忙的日子,三五成群,带着香烛,今日东,明日西,到附近庵场起福许愿,忙个不停。(房学嘉 1996:90-92)�
�挂灯:上南村俗添子要在祖堂挂灯,称上灯、升灯或添新灯。1949年以前有此俗,中断几十年,1981年以后又恢复了。升丁时间为正月半,也有十二、十三的。上年正月半以后,当年正月半以前生男孩的,参加当年升丁。因在外或其他原因出生多年才办理的,叫升老丁。螟蛉子可升丁。新丁灯笼大如篮球,椭圆形,用细竹篾织成,上下开口,外贴透明油纸,粉红色,一侧画花鸟,一侧写新丁,中缝写上新丁名字。升丁者事前向灯笼店订好。升丁之日,把灯分挂厅厦中,左右对称。敬祖后,午餐宴请六亲,规模不等,1991年,上俄村一旅台乡亲为其在台出生的孙子升丁,20张台桌,晚放电影,相当热闹。�
添了丁(生男孩)要“做满月”(弥月)宴请亲友。请算命先生排“八字”,若五行缺水,命名要取水部的字(余类推)。若命中要卖(称“过房”),形式上写“嗣单”卖给孩子的伯父、父、舅舅、姑丈做儿子。接受方不必挂灯。次年元宵要在祖堂挂新灯,称“升丁”宴客,岁要做“对岁”宴客等。(房学嘉 1996:79-80)
蕉岭县新铺镇上南村十五日元宵节。妇女们过年回娘家的,务必赶回家来过元宵节,意思是参加庆丁,取生子的佳兆。这一天家家户户也少不得准备牲礼果品祀祖敬神一番。
正月十九日为观音生日。这天大部分妇女用斋果、年糕、豆腐、米米反等作供品敬奉观音菩萨。
立春是农历的第一个节气,农家往往把这一天当作真正的一年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清明日为止,各选择吉日,备三牲果品等到祖先坟墓拜祀,除草挂纸,就是一般所谓的“扫墓”。扫墓时,以锄头取一块碧绿的草皮,将所携来的一叠滴有鸡血的黄纸以草皮压在坟头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这就是客家人祭扫祖坟称为“挂纸”的来历。
清明节。妇女们采艾叶、苎叶、鸡屎藤等青草做成米米反,叫做“清明米米反”,相传吃了可以除百病。
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诞辰,闽西汀江流域的俗民及粤东梅江两岸的生意人备牲礼庆祝,举行祭典,并演剧谢神,俗称“做妈祖戏”。
四月八日是佛祖诞辰,善男信女备果品到寺院庵堂,参加诵经浴佛。
五月初五日是端阳节,家家户户都做烷粽子备三牲果品祀祖敬神。门口挂蒲艾,饮雄黄酒借以驱毒避邪。住在河边的则作龙舟竞赛。如广东梅县松口镇每年端午节都要赛龙舟,以宫为单位,实际上是各宫向社会展示其综合实力的一种形式,故参赛各宫都精心策划。比赛地点在松江河之松口镇上大街码头到元魁塔这一段。因河床深,水流急,竞赛时险象环生,因而吸引了四乡俗民冒烈日甚至顶着龙舟雨观看。竞赛结束后夺冠之宫,将倾宫产而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诸如抬公王游行(除本社区内巡游外,还要到墟市上去游)并请戏班到宫里演戏等。
五月初六日为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就像正月初二一样,所以有“年初二节初六”的说法。
六月六日为伯公生日。早稻已收成,农家就拿新米煮饭,多买酒肉饮食,备牲礼敬祀“田头伯公”。并曝晒衣物书画,相传在这一天晒过的东西,容易收藏,不会被虫蛀。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家家户户都准备牲礼焚香烧纸祀神。到了晚上,做好大批纸衣,摆好牲礼果品米饭,到野外敬祀孤魂野鬼,称为“渡孤”,俗称“做普渡”。曾在年初向某神祈愿的善信在此前后,应备香烛到寺庙或神坛暖福。这个节日因各宗族与社区的环境而异,既有在七月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的,也有在七月十六、十七、十八的。俗云,农历六月底处暑开始至九月九日重阳,乡村每天都有人过节,不是甲村,就是乙村,天天在路上都可碰到走亲戚过节的人。这个节,民间又叫“祚福节”。
八月初一日,俗称“大清明”,一般柩葬尸骨需要择地改葬的大多在这一天掘起洗骨装罐,择吉安葬。各姓祖祠,祖公尝会也都在这一天会集族内子弟祭祀祖先,算清这一年来的祖尝会份,俗称“算会”。
蕉岭县新铺镇南山村一带都过七月半,惟上南村过八月半。相传上南开基祖林广每逢七月半,女儿没来热,很纳闷。他计上心来,取消七月半转过八月半,这时农闲秋凉,女儿亲戚都可以来痛痛快过个中秋。其热闹超过接公王。是夜,在余坪摆案“接月华”,有妇女伏“菜篮神”的。
中秋节要到祖堂敬祖,和到私家坟扫墓。1949年以后,接公王已废除,文革期间,八月半为过国庆,80年代以后又恢复中秋节。(房学嘉 1996:92)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兴致的男女老幼,往往结伴登高,敬神禳灾。
九月十二日,相传是炉公先师的生日,铁匠都准备牲礼祭祀先师,设席宴客。
九月二十四日,相传是柯叶先师的生日,泥水匠都准备牲礼祭祀先师,设席宴客。
立秋以后,也有人扫墓,称为秋祭,但不如春祭盛行。秋收以后,各村落分别选择一天,举行村庙社神的祭典,演剧谢神,设席宴客,叫做“做收冬戏”或“做平安戏”。
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相传为三界公诞辰,实则水官大帝的诞辰,虽然有人敬祀,但远不如元宵节与中元节热闹。
十一月冬至,俗称“冬节”,家家做“米反丸”祀祖敬神,一家团聚共食,叫做“添菜”。梅州风俗云:“不到冬至不寒”。因此冬至前后,农家多蒸酒备用。有条件的人家,杀鸡火文姜酒鸡或火文羊肉酒等进补,以防御寒冬。
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日,商人工匠都准备牲礼祭祀先师,设席宴客,并酬劳伙友。
十二月二十四日准备牲礼祀灶神,叫做“送神”,并和全家大扫除。
十二月二十五日,俗称“入年架”。从这天开始至大年三十,一连四五天时间,家家户户一齐动手,进行节前卫生大扫除,将污秽清除出屋。家家户户自制年羔年点,最普遍的是蒸甜板、炸煎堆、打米米反、炸米反等。这些年糕年点是大年初一敬祖神必具的斋祭品,也是过年时招待客人不可或缺的糖果食品,甜板、煎堆更是过年后探亲访友必带的礼品。
曾在年初向某神祈愿的善信,此前备牲仪至寺庙神坛完福。各家忙碌于做年糕、备办年货的工作。
除夕,家家悬灯结彩,准备牲礼果品分别到神庙敬神,叫做“完神”,对神明一年来的庇护表示酬谢。男女老少沐浴之后,敬祖先和门神。这一晚全家聚饮叫做“吃守岁酒“;燃烛放炮,叫做“辞年”;通宵点灯,叫做“点年光”。从前又有所谓“三十暗做大人”的习俗,童养媳长大成亲的,都有在这一晚合卺同床,叫做“圆房”或“送做堆”。
黑瞎子扭身——大反扑
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棘手
黑瞎子上轿——谁抬你啊
黑瞎子耍门扛——人熊家伙笨
黑瞎子耍门扇——人熊家伙笨
黑瞎子跳井——熊到底了
黑瞎子钻灶筒——难过
黑瞎子坐轿——没人抬举
黑瞎子坐月子——吓(下)熊了
黑旋风的本名——理亏(李逵)
黑夜里追人——无影无踪
黑纸糊灯笼——不明不白
哼哈二将斗法——喷云吐雾
横匾压塌龙王庙——好大的牌子
横杠竹子——进不得城
横着扁担走路——霸道
横着竹竿进城——行不通;走不通
横着竹竿进宅——不入门
烘炉里的王八——干瘪(鳖)
红鼻绿眼的鬼——没安好心
红花女做媒——自身难保
红萝卜菜放辣椒——把你没放在眼里
红萝卜雕神像——饮食菩萨
红萝卜掉油篓——又奸(尖)又猾(滑)
红娘挨打——成全好事
红娘牵线——成人之美
红漆粪缸——臭讲究
红头火柴——一擦就着
红纸蒙灯笼——装面子
红着眼睛咬着牙——怀恨在心
洪水淹粮仓——泡汤了
洪泽湖的鱼鹰——老等
鸿雁传书——空来往
喉咙长刺口生疮——说不出好话来
喉咙口使勺子——淘气
喉咙里发痒——伸不得手
喉咙里灌铅——张口结舌
喉咙里伸出手来——要吃;真馋;嘴太馋
猴吃辣椒——抓耳挠腮
猴戴皮巴掌——毛手毛脚
猴儿吃芥未——傻了眼;翻白眼
猴儿拿棒槌——胡抡
猴儿爬石崖——显出你的能耐
猴儿上树——爬得快
猴儿耍大刀——胡砍
猴儿捉虱子——抓耳挠腮
猴屁股扎蒺藜——坐立不安
猴王闹天宫——大打出手
猴学样——装相
猴子扳玉米——掰一个,丢一个
猴子吃大蒜——翻白眼
猴子吃了蒜——挠着屁股转
猴子吃麻搪——扒拉不开
猴子舂米——乱冲(舂)
猴子穿花衣——光显自己漂亮
猴子穿衣服——冒充善人
猴子戴金冠——惹祸大王
猴子戴凉帽——不知几品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猴子戴眼镜——冒充斯文;假斯文
猴子的屁股——自来红
猴子登台——一出没有(指无戏可唱〕
猴子看果园——越看越光;监守自盗
猴子看戏——干瞪眼;白瞪眼;傻了眼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拉犁——顶牛
猴子拉稀——坏肚肠
猴子捞月亮——一场空
猴子爬上旗杆顶——高高在上
猴子爬树——乱窜
猴子爬皂角树——遇上棘手事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猴子骑骆驼——往上窜
猴子扇扇子——学人样
猴子上旗杆——顺杆爬
猴子耍扁担——胡抡
猴子捅马蜂窝——倒挨一锥
猴子偷黄连——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猴子偷南瓜——滚的滚,爬的爬;连滚带爬
猴子推磨——玩不转
猴子学人样——装相
猴子照镜子——得意忘形;没个人模样;里外不是人
猴子争衔烟斗——假装
猴子坐到旗杆上——唯我独尊
猴子坐火箭——远走高飞
猴嘴里掏枣,狗嘴里夺食——难办;办不到;没法办
后半夜做美梦——好景不长
后颈窝抹血——假充挨刀
后脑壳上的头发——难见面
后脑勺拍巴掌——背后整人
后娘打孩子——暗里使劲;使暗劲;早晚是一顿
后娘坟上哭鼻子——假伤心;假装;装假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厚皮黄牛——宜打不宜牵
候车室里的挂钟——群众观点
呼延庆打雷——奉命来的
囫囵吃枣——独吞
囫囵啃石榴——先苦后甜
狐狸拜年——用心歹毒
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狐狸吃不到的葡萄——全是酸的
狐狸吃刺猬——下不了口
狐狸打马蜂——不知道厉害
狐狸戴草帽——不算人;不是人
狐狸的尾巴——藏不住
狐狸掉进污水池——又臊又臭
狐狸放屁——臊气
狐狸进村——没安好心
狐狸进宅院——来者不善
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狐狸骑老虎——狐假虎威
狐狸想天鹅——得不到口
狐狸想偷天上月——梦想
狐狸钻罐子——藏头露尾
胡萝卜搬家——挪挪窝
胡萝卜戴草帽——红人儿
胡萝卜掉进腌菜坛——泡着吧。
胡萝卜叫鹰——越叫越远
胡萝卜就烧酒——图个干脆
胡萝卜刻的小孩儿——红人
胡萝卜下酒——干脆;干干脆脆
胡敲梆子乱击罄——欢喜若狂;高兴一时是一时;快活一时算一时;得意忘形
胡琴与琵琶合奏——谈(弹)到一块去了
胡同里跑马——直来直去;直进直出;直出直入;
胡同里演戏——口上热闹
胡屠户的女婿——犯劲(范进)
胡子上的饭,牙缝里的肉——没多大一点;不大点
胡子上挂霜——一吹就了
胡子贴膏药——毛病
湖底的鱼——不好打;打不起来
猢狲穿衣裳——象个人似的
猢狲戴帽子——学做人
猢狲推泰山——自不量力;不自量
葫芦掉井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葫芦蜂的窝——心眼多
葫芦锯了把儿——没嘴儿
葫芦里卖药——不知底细
葫芦里装糯米饭——好进难出
葫芦里装水——为的是嘴
葫芦头爬层脊——两边滚
葫芦下水——吞吞吐吐
糊涂官判案——是非不清
糊涂老婆——乱当家
糊涂庙里糊涂神——糊涂到一块了
蝴蝶群舞——花花世界
虎伴羊睡——靠不住
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
护城河的王八——混年号
花岗岩下油锅——扎实(炸石)
花岗岩做招牌——牌子硬
花公鸡的尾巴——翘得高
花骨朵碰在屠刀上——心碎
花果山的猴子——无法无天
花果山上没外姓——一窝孙
花和尚穿针鼻——大眼瞪小眼
花架下养鸡鸭——煞风景
花匠捧仙人球——扎手
花椒炒生姜——又麻又辣
花椒树——浑身是刺
花椒水洗脸——麻痹(皮)
花轿到了家门口——喜气盈盈
花轿里的新娘——不露脸
花轿前的乐队——大吹大擂
花狸猫卧房顶——活受(兽)
花了眼的婆婆绣花——看不清
花落结个大倭瓜——看也看了,吃也吃了
花木瓜——空好看
花瓶里种树——大不了
花前月下散步——触景生情
花钱买死马——得不偿失;尽干蠢事
花蛇过溪——弯弯曲曲
花生壳,大蒜皮——一层管一层
花生米掉锅里——熟人(仁)
花头鸡——惹事多
花心萝卜充人参——冒牌货
花眼婆绣花——模糊不清;看不清
花针对麦芒——尖对尖
花子进庙——穷祷告
花子婆娘翻跟头——穷折腾
花子早起——穷忙
华容道上放曹操——不忘旧情
华佗当医生——名副其实
华佗行医——名不虚传
化浓的疖子——不攻自破
化装表演——改头换面
画笔敲敲——有声有色
画虎不成反类犬——弄巧成拙
画匠不给神作揖——知道你是哪块地里有呢
画里的大饼——不能充饥
画面上的酒菜——叫人眼饱肚饥
画上的春牛——中看不中用
画上的马——不见起(骑)
画上的美人儿——爱不得
画上的元宝——不值钱的货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桦木拐杖——宁折不弯
怀臭求芳——不可多得
怀揣火炉——热心
怀揣雪人——寒心
怀儿婆的口粮——两人一份
怀里揣刀子——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怀里揣黄连——辛(心)苦
怀里揣镜子——心里明亮
怀里揣马勺——诚(盛)心
槐树上要枣吃——强人所难
槐树下弹琴——苦中作乐;苦中取乐
坏鬼军师——专出坏主意
换汤不换药——老一套
皇帝补皮鞋——难逢(缝)
皇帝出朝——驾到
皇帝出宫——前呼后拥
皇帝打架——争天下
皇帝的交椅——至高无上
皇帝的妈妈——太厚(后)
皇帝老爷发酒疯——咋说咋有理
皇帝剃光头——不要王法(发)
皇上吃窝头——装穷
皇上拍桌子——盛(圣)怒
皇上下令——一言为定
黄豆地里的西瓜——数它大
黄豆切细丝——功夫到家了
黄豆煮豆腐——父子相认
黄飞虎战关云长——刀对刀
黄盖挨板子——自讨的;自觉自愿
黄狗当马骑——胡来
黄瓜拉秧——塌子架
黄瓜敲木钟——一声不响
黄河决了口——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黄河里的水——说不清;难清
黄鹤楼上看翻船——幸灾乐祸
黄鹤楼上看行人——把人看矮了
黄昏时的燕子——不想高飞
黄酱掉在裤裆里——不是死(屎),也是死(屎)
黄连拌生姜——辛苦了
黄连炒猪头——苦了大嘴
黄连泡茶——自讨苦吃
黄连树上雕字——刻苦
黄连树上结糖梨——甜果都从苦根来
黄连树下吃桂圆——苦中有甜
黄连树下喊上帝——叫苦连天
黄连树下种苦瓜——苦生苦长
黄连水里煮汤圆——又苦又甜
黄连水洗头——苦恼(脑)
黄毛娃娃坐上席——人小辈大
黄泥巴做馍馍——土包子
黄牛打喷嚏——笨嘴拙舌
黄牛的肚子——草包
黄牛拉磨——慢工出细活
黄牛落水——各顾各
黄牛咬黄连——吃苦耐劳
黄沙里搀水泥——合在一起干
黄鳝爬犁头——狡滑(绞铧)
黄鳝上沙滩——不死一身残
黄鼠狼拜狐狸——一个更比一个坏
黄鼠狼背兔子——力不从心;力不能及;心有余而力不足
黄鼠狼吃鸡毛——填不饱肚子
黄鼠狼抽了筋——浑身打哆嗦
黄鼠狼戴花——臭美
黄鼠狼挡汽车——自不量力;不自量
黄鼠狼的脾气——偷鸡摸蛋
黄鼠狼叼鸡——有去无回
黄鼠狼躲鸡棚——不是偷也是偷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来者不善
黄鼠狼给鸡送礼——不怀好意
黄鼠狼过水田——拖泥带水
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黄鼠狼见了鸡——眼馋
黄鼠狼借鸡——有借无还
黄鼠狼进宅院——来者不善
黄鼠狼落难——作恶到头了
黄鼠狼泥墙——小手小脚
黄鼠狼娶媳妇——小打小闹
黄鼠狼拖牛——自不量力;不自量
黄鼠狼闻不出屁臭——气味相投
黄鼠狼下刺猬——一窝不如一窝
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
黄鼠狼钻粪堆——又臊又臭
黄头火柴——一碰就发火
黄羊的尾巴——长不了
黄忠上阵——老当益壮
灰堆吹喇叭——乌烟瘴气
灰堆烧山药——混书蛋
会计上门——找你算帐
浑身贴膏药——毛病不少
浑水池子——看不透
浑水洗澡——越来越糟;干净不了
豁牙子拜师傅——无耻(齿)之徒
豁牙子过冬——唇亡齿寒
豁牙子说话——含糊其辞;含含糊糊
豁牙子咬牛筋——难嚼难咽
豁子吵嘴——谁也别说谁
豁子喝米汤——无耻(齿)下流
活剥兔子——扯皮
活人跳进滚水里——不死扒层皮
活鱼掉进醋缸——肉烂骨头酥
活鱼丢在沙滩上——干蹦干跳
火把换灯笼——明来明去
火柴把上绑鸡毛——胆(掸)子小
火柴棍搭桥——难过
火柴盒做棺材——成(盛)不了人
火柴与火药——一碰就发火
火车不开——推着走
火车带车皮——勾(钩)搭得紧
火车抵头——互不相让
火车进隧道——长驱直入
火车开到马路上——越轨
火车拉笛——上劲;名(鸣)声大
火车离轨——寸步难行
火车离了道——越轨
火车轮子上轨道——切实可行
火车上马路——出轨;越轨
火车上演戏——载歌载舞
火车头拉纤——独出心裁
火车头没灯——前途无量(亮)
火车厢里赛歌——高歌猛进
火车响汽笛——一鸣惊人;火气冲天
火车扎进高梁地——没辙
火车站的轨道——四通八达
火车站的铁轨——道道多
火鸡比天鹅——差得远;差远了
火镰对火石——一碰就发火
火炉子里浇油——火气太大
火盆里栽牡丹——不知死活
火钳子上阵——算不得兵器
火烧芭蕉——不死心;心不死
火烧鞭炮——一触即发
火烧草料场——逼上梁山;没有救
火烧草山——没有救
火烧大梁——长叹(炭)
火烧灯草——灰心
火烧房子还瞧唱本——沉着;沉得住气
火烧蜂房——乱哄哄
火烧棺材——逼死人
火烧寒暑表——直线上升
火烧猴屁股——团团转
火烧胡子——练(炼)嘴
火烧胡子——眼前就是祸;祸在眼前
火烧金銮殿——没地(帝)位
火烧裤裆——痛不可言;说不得;坐不住;坐不稳
火烧栗子——气崩了;气炸了
火烧莲花寺——妙哉(庙灾)
火烧岭上捡田螺——没处寻;难寻
火烧茅草——不死心;心不死
火烧鸟龟——心里痛
火烧屁股——坐不稳;坐不住
火烧日历——没期啦;没日子了
火烧套马杆子——长叹(炭)
火烧竹林——尽光棍;全是光棍
火烧竹子——不变节
火烧字帖——自然(字燃)
火神爷出征——有将无兵
火神爷待客——热情
火炭掉在头发上——火烧火燎
火炭吞下肚——心急如焚
火星子遇汽油库——闹得天翻地覆
火种掉进干柴堆——一点就着
货郎背包串乡——没挑的
货郎担洗手——撂挑子
货郎鼓——两边摆
机关枪瞄大炮——直性子对直性子
鸡肠舌刮油——有也不多
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鸡蛋里挑骨头——没碴打碴
鸡飞蛋打——两落空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鸡公头上的肉一大小是个官(冠)
鸡叫走路——越走越明
鸡毛掸沾水——时髦(湿毛)
鸡毛掸子——尽招灰
鸡毛点灯——十有九空
鸡毛掉井里——不声不响
鸡毛过大秤——没有份量
鸡毛上天——轻狂
鸡毛与蒜皮——没多少斤两
鸡腿煮豆腐——一勺烩
鸡窝里飞出金风凰——异想天开
积木搭墙——一推就倒
畸形人做衣服——另搞一套
脊梁长疮,胸口贴膏药——不顾后患
脊梁骨上长茄子——生了外心
贾宝玉出家——看破戏尘
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贾宝玉结婚——不是心上人
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贾府门前的狮子——死(石)心眼儿
贾家姑娘嫁贾家——假(贾)门假事(贾氏)
肩膀上搭炉灶——恼(脑)火
肩头上放花炮——祸(火)在眼前
煎过三遍的药渣——早该倒了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酱缸腌肘子——亲(咸)肉一块
酱坛里装个鳖——亲员(咸圆)
胶皮人烤火——浑身都软了
胶皮鱼篓——滴水不漏
蛟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狡兔撞鹰——以功为守
脚踩两只船——三心二意
脚踩西瓜皮,手里抓把泥——一溜二抹
脚蹬鼻子——上脸
脚底下踩棒槌——立场不稳,站不稳
脚盆里撑船——内行(航)
脚踏楼梯板——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教菩萨认字——枉费心机
秸秆扎的鸡——插翅也难飞
街道司衙门——唬得过谁
街上卖笛——自吹
街头的狗——谁有吃就跟谁走
街头上耍把戏——说得多
借米还糠——气鼓鼓
借债买藕吃——窟窿套窟窿
金弹打飞鸟——因小失大
金弹子打乌——得不偿失
金刚化佛——更神气
金刚钻儿包饺子——钻心痛
金刚钻钻瓷器——一个硬似一个
金刚钻钻大锅——没有钻不透的
金銮殿上告王子——自讨苦吃
金漆马桶——外面光,里面臭
金鱼缸里放泥鳅——看你怎么耍滑头
金簪落海——无出头之日
紧着裤子数日月——日子难过
浸了水的爆竹——一声不响
浸湿的木头——点不起火
浸水的木鱼——敲不响
京戏走台步——慢慢挪
惊弓之鸟——远走高飞,心有余悸
惊蛰后的长虫——气势起来
惊蛰后的青竹索——越来越凶
惊蛰后的蜈蚣——越来越凶
睛天不赶路——等着雨淋头
镜子里的饼——不能充饥
镜子里骂人——自骂自
镜子里亲嘴——别人不亲自己亲
镜子上的人儿——挺光滑的
揪着马尾巴赛跑——悬
酒鬼掉进酒池里——求之不得
酒鬼喝汽水——不过瘾
酒盅里拌黄瓜——施展不开
就着猪肉吃油条——腻透了
撅着屁股看天——有眼无珠
决了堤的水——横冲直撞
绝户头得个改家子——明看不成器,丢又舍不得
开灯聊天——说亮话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开弓的箭——决不回头
开棺验尸——追查到底
开花的白菜——起了心
开花期遇暴雨——结果不好
开会差半点——迟到了
开会请了假——没出息(席)
开局摆开拦河车——严阵以诗
开局的兵卒——作用不犬
开了闸的河水——一泻千里
开水锅里煮空笼——不争(蒸)包子争(蒸)日气
开水里捞肥皂——全凭手快
开水泡黄豆——有点自大
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
开水碗上的葱花——华(花)而(儿)不实
开水洗脸——难下手
开水煮白玉——不变色
开着电扇聊天——尽讲风凉话
开着收音机听戏——闻声不见人
开着拖拉机撵兔子——有劲使不上
砍不倒大树——弄不多柴禾
砍倒大树捉鸟——呆子
砍倒的柳树——死不甘(干)心
砍树吃桔子——不顾根本
看病先生开棺材铺——死活都要钱
看到草绳就喊蛇——大惊小怪
看到草绳往后跑——胆子大小
看惯了武打片——不怕你搞小动作
看家拳头——留一手
看见和尚喊姨夫——乱认亲
看见尼姑喊嫂子——乱认亲
看见外公叫爷爷——不识相
看门的神仙——管不了庙里事
看人上菜——势利眼
看人挑担——不知吃力
看戏挑媳妇——一头满意
看羊的狗——一个比一个凶
看衣裳行事——狗眼看人
看着天说话——不知眼多高
看着相声肚子疼——哭笑不得
看着帐本聊天——说话处数
康熙替父还债——碗(晚)了
糠了的萝卜——没有辣气
扛着牌坊卖肉——好大的架子
瞌睡送个枕头——正是时候
磕完头撒供——留神
磕一个头放三个屁——行好没有作孽多
蝌蚪变青蛙——有头无尾
蝌蚪的尾巴——寿命不长
蝌蚪害头疼——混身是病
可着头做帽子——恰到好处
客气碰着老实——虚情当成真意
嗑瓜子吃核桃——不能不求人(仁)
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人)儿都有
嗑瓜子嗑出虾米来——遇上了好人(仁)
啃着鱼骨聊天——话中带刺
空城计退敌——反败为胜
空袋子——立不起来
空肚子打饱嗝——硬撑市面
空手进衙门——非输不可
空手跑进中药店——没方子
空手挖萝卜——一个个提拔
空手抓白鱼——难得(逮)
空心罗汉——没肚量,无心肝
空心萝卜——中看不中用
空中飞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空着手回娘家——无理(礼)
孔方兄进庙问——钱能通神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
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孔雀的尾巴——翘得太高了
孔雀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口袋里冒烟——烧包
口袋里装钉子——个个想露头
口袋里装锥子——锋芒毕露
口含棉花——说得轻巧
口渴了才打井——来不及了
口渴碰到清泉水——正合适
口咽黄连——苦在心
枯井打水——劳而无功,一无所获
枯树根上浇水——白费劲
枯树烂木头——无用之树
苦豆子煮黄连——一个更比一个苦
苦瓜虫——吃内不吃外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苦水里面泡苦瓜——苦惯了
苦竹子根头出苦笋——辈辈苦
裤裆放屁——串通一气
裤腰带系在脖子上——错记(系)了
裤腰上挂死耗子——假充打猎人
夸嘴的郎中——没好药
快刀砍骨头——干干脆脆
快刀切豆腐——不费劲;两不沾
快刀切萝卜——干脆
快刀斩乱麻——干脆利索,一刀两断
筷子搭桥——路不宽
筷子顶豆腐——树(竖)不起来
筷子里拔旗杆——没高的
筷子挟骨头——三条光棍
筐里选瓜——越选越差
葵花籽里拌盐水——唠闲(捞咸)嗑
昆仑山上的灵芝草——无价之宝
捆绑的夫妻——长不了
垃圾堆里打气——光进不出
垃圾堆里的八骏图——废话(画)
垃圾堆里的东西——废物
垃圾堆里的破鞋——没人要的货,一钱不值
垃圾堆旁聊天——满口脏话
拉便粪嗑瓜子——进的少,出的多
拉肚子吃补药——白费劲
拉肚子吃泻药——越吃越糟
拉胡子过河——谦(牵)虚(须)过度(渡)
拉叫驴上市——冒充大牲口
拉了弦的手榴弹——给谁谁不要
拉骆驼放羊——高的高,低的低
拉磨的驴戴眼罩——瞎转悠
拉琴的丢乐本——没谱儿了
拉石灰车遇到倾盆雨——心急火燎
拉屎拉到鞋跟儿里——提不得
拉着何仙姑叫舅妈——五百年前是一家
拉着虎尾喊救命——自己找死
拉着手走路——你行我也行
喇叭佬娶老婆——自吹
喇叭嘴上塞泥巴——吹不响
腊鸭子煮到锅里头——身子烂了,鸭头还硬
腊月里的萝卜——动(冻)了心
腊月里扇扇子——火气太大
腊月里生孩子——动(冻)手儿动(冻)脚儿的
腊月里遇上狼——冷不防
腊月摇扇子——反常
蜡人玩火——害人自身
蜡台上无油——空费心
蜡烛当冰棒——油嘴光棍
蜡烛的脾气——不点不亮
蜡烛做萧吹——油嘴光棍
辣椒炒豆腐——外辣里软
辣椒面吃进鼻眼里——呛人
辣椒身上长柿子——越红越圆滑
癞蛤蟆剥皮不闭眼——还想蹦达几下
癞蛤蟆不长毛——天生这路种
癞蛤蟆吃骰子——一肚子点子
癞蛤蟆穿大红袍——只可远看,不能近瞧
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癞蛤蟆带娃娃——只讲个数
癞蛤蟆的脊梁——点子多
癞蛤蟆爬香炉——碰一鼻子灰
癞蛤蟆敲大鼓——自吹自擂
癞蛤蟆请客——四眼相顾
癞蛤蟆上餐桌——尽遇到败兴
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味
癞蛤蟆生蝎子——一窝更比一窝毒
癞蛤蟆跳到秤盘上——自称自
癞皮狗上轿——招摇撞骗
癞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癞子的脑袋——不好提(剃),没法(发)
癞子剃头——看货
蓝球场上的裁判——跟着跑
蓝天上的白云——自由自在
蓝天上的气球——轻飘飘的
蓝天上的云彩——随风飘
懒厨子做席——不想给你吵(炒)
懒大嫂赶场——中间不急两头忙
懒鸡婆抱窝——守着摊儿过
懒驴上磨——屎尿多
懒驴子驾辕——不打不走
懒木匠的锯子——不错(挫)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懒婆娘的针线筐——乱七八糟
懒婆娘坐轿——愿上不愿下
懒人的铺盖——不理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烂膏药贴在好肉上——自找麻烦
烂了根的葱——心不死
烂木头刻章——不是这块料
烂木头做大梁——不好用
烂泥里打桩子——越打越下
烂泥路上拉车——越陷越深
烂泥马捏神像——没上好心肠
烂泥菩萨——全靠金贴,样子神气
烂泥菩萨洗脸——干净不了
烂泥土下窑——烧不成个东西
烂肉喂苍蝇——投其所好
烂扫帚上市——分文不值
烂柿子上船——软货
烂网打鱼——一无所获
烂鱼开了膛——一付坏心肠
滥芋充数——挂个空名
狼不吃死孩子——活人惯的
狼吃鬼——没影儿
狼吃狼——冷不防
狼狗打架——两头害怕
狼借猪娃——还不了
狼看羊羔——越看越少
狼啃青草——装洋(羊)
狼头上长角——装样(羊)
狼头上挂竹笋——装羊(羊)
狼窝里养孩子——性命难保
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难移
狼装羊肥——不怀好意
狼装羊笑——居心不良
榔头对锤子——狠对狠
浪中行船——时高时低
浪子回头——金不换
牢房里赌博——一错再错
老包断案——脸黑心不黑
老儿子娶媳妇——大事完毕
老方丈打拳——出手不凡
老肥猪上屠场——挨刀的货
老坟地里种西瓜——隔门隔代有瓜葛
老坟头里的尸骨——空架子
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吃力不讨好
老公鸡戴眼镜——官(冠)儿不大,架子不小
老鸹落在猪背上——一个赛过一个黑
老寡妇遇见老绝户——孤的孤,苦的苦
老汉娶亲——力不从心
老和尚拜丈人——怪事
老和尚吹管子——不懂笛(的)
老和尚打儿子——没有的事
老和尚的百衲衣——东拼西凑
老和尚的帽子——平不拉塌的
老和尚丢了棍——能说不能行
老和尚盼媳妇——下一辈子的事
老和尚敲钟——一个点儿
老和尚瞧嫁妆——下一辈子见吧
老和尚剃头——一扫光
老和尚撞钟——过一日是一日
老猴爬旗杆——不行了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老虎吃肉——亲自下山
老虎出山遇见豹——一个比一个恶
老虎串门——稀客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打架——没人劝;劝不得
老虎打瞌睡——难得的机会
老虎戴道士帽——假装出家人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的尾巴——摸不得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老虎胡子——谁敢模
老虎进城——家家关门
老虎进棺树——吓死人
老虎看小孩——有主的肉
老虎拉车——不听那一套
老虎咧嘴笑——用心歹毒
老虎披蓑衣——终归不是人
老虎皮,兔子胆——色厉内荏
老虎欠债——讨不回来
老虎身上的虱子——谁敢惹
老虎头上的苍蝇——拍不得
老虎演戏——好看也别看
老虎咬铳——两败俱伤
老虎嘴塞蚂蚱——填不满
老会计拨算盘——精打细算
老进山洞——顾前不顾后
老进山神庙——老腐败(虎拜)
老两口埋在一个坟里——死活一对
老驴拉磨——瞎转圈
老驴子打滚——翻不过身来
老猫犯罪狗戴枷——无辜受累
老猫守鼠洞——蹲着瞧
老绵羊撵狼——拼啦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伏(孵)着吧
老母鸡跟黄鼠狼结交——没好下场
老母鸡上树——冒充英雄(鹰凶)
老母猪吃铁饼——好硬的嘴
老母猪吃碗碴——满嘴是词(瓷)
老母猪打架——动口不动手,光使嘴
老母猪跟牛打架——豁出老脸来了
老母猪逛花园——找着挨揍
老母猪和牛打架——豁出命来摔